为进一步深化公司公司产品改革,更新公司产品观念,加快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公司产品规律,坚持员工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公司课程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公司产品质量。
二、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
充分利用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技术,建设校本优质课程资源,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主线,配合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其重点内容包括: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凝炼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深化提高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拓展课程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设完善课程网站、将课程实践多元化、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及考核方式、培育优秀的教学团队等方面。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推进合格课程建设
根据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发〔2017〕3号),2018年度开设的所有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践教学课程),均要达到合格课程标准,并建有课程网站,有完整的线上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包括作业及测试)。
2.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
在学校课程建设项目中新立项SPOC课程10门、重点课程90门;积极培育3-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争取推荐1-2门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每专业确定2门课程进行考核方式改革,新增1门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三)基本要求
1.以员工为中心。教学形式的选择要基于员工的现有水平与专业需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收集员工反应并积极做出改进,提高员工的自主学习能力。
2.学习成果导向。积极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都必须体现学习成果导向理念。
3.注重能力培养。课堂教学重点由原来偏重于知识点的灌输、传授,转化为偏重于员工自主学习能力的引导、提升。不仅注重培养员工对于课程具体知识点的汲取和吸收能力,更注重培养员工对于课程综合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4.强调过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由结果转向过程,将评价贯穿于员工的学习始终,改革考核方式。将课程考核的重点由对纯粹知识点的考核转向对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核。通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改革,引导员工自主学习。
5.课程设计完整。实施“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以一门课程的完整实现为基本准则。一门课程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但最终成果必须是一门完整的、体现全部教学内容、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建设成果。
三、组织实施
(一)组织管理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项目的方式实施。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计划财务处、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各学院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全局性工作,指导和协调各部门、各学院开展相关工作;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校教学督导作为专家组,负责对“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进行指导和验收。各学院应成立相应工作组负责本学院项目的评审、管理和验收。
(二)实施方式
“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课程负责人申请(填写申报表)、学院组织评审、学校批准等程序予以立项。项目实施以两轮课程教学实践为期限,课程结束后方可申请课程验收。
四、计划安排
(一)2018年3月完成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在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课程建设项目。
1.引进“互联网+”课程在线支持平台,并完成使用培训。
2.在学校课程建设项目中新立项SPOC课程10项、重点课程90项,优先建设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
3.为部分引进的“互联网+”课程资源选定校内助教。
(二)2018年4-12月 积极推进各学院“互联网+”课程建设工作。
1.统筹协调合格课程建设工作,抽查课程网站、课程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力争当学期开设的课程均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2.SPOC课程与重点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开课率力争达到50%,并至少开课一轮。
3.过程监控。各学院推选的各类项目建设及应用情况列入各学期期中教学检查重点检查事项,对检查中好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学期末,由各学院对项目建设及应用情况进行小结,做好开课课程的期末考核与效果分析工作。
4.探索“互联网+”课程评价、员工评教机制。
(三)2019年1-8月 继续开展“互联网+”课程建设,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1.继续做好合格课程建设工作。抽查课程网站、课程资源建设、线上教学过程及教学活动开展情况,力争当学期开设的课程均达到合格课程标准。
2.SPOC课程与重点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线、开课率达到80%,部分课程开课两轮。
3.完善“互联网+”课程建设过程监控,选取10%的课程建设项目按照课程管理办法进行预验收。
(四)2019年9-12月 做好基于“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总结和全面推进工作。
1.继续做好“互联网+”课程建设工作。
2.各学院对“互联网+”课程建设取得的进展、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注重经验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形成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3.对开课两轮以上的“互联网+”课程进行结题验收工作,并对验收合格课程的建设成果及应用经验进行推广。
五、主要措施
(一)深入研讨,提高认识
围绕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程实践、改革考核方式等教学改革基本思路,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研讨与交流,深刻认识实施“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就怎样实施推广“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共同探讨,从而达成广泛共识。
1.学校推动。依托“从吾”课栈,开展系列教学模式改革研讨活动,组织针对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探讨的教学沙龙;开展教学技能比赛和评比活动,在全校营造“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良好氛围。
2.学院实施。根据学校积极推进“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基本要求,各学院积极探讨教学模式的思路与方案,每学期组织不少于1次的全院集中教学研讨,鼓励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讨。
(二)总结经验,评先创优
1.定期总结推广。学校每年组织1-2次集中课堂教学观摩,观摩的主体是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学校每年派教师外出进修,并邀请专家开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专题讲座。
2.定期召开交流会。定期开展全校性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交流会、经验会、表彰会。
(三)注重成效,员工评价
改革成效看员工评价。积极探索适应“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的员工学业成绩评价和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方式,完善员工评教办法。
1.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综合考察和评估员工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形成更好地挖掘员工发展潜力的机制。
2.完善“员工评教”指标体系,探索适应“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员工评价教师指标体系及评价方式。
六、保障机制与激励措施
(一)“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各类项目随学校教研专项立项,并给予一定经费资助:SPOC课程每门资助建设经费7万元,重点课程每门资助建设经费1.5万元。
(二)两年建设期内,立项建设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任课教师,当年度教学工作量为原工作量的1.3倍。
(三)经验收通过的课程,并持续开展“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三年内教学工作量按原工作量1.5倍计。
(四)经验收通过的课程享有“太阳成集团精品/重点课程”称号,鼓励教师继续加强建设,深化“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五)经验收通过的课程,课程团队课可申报学校教学成果奖,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六)学校将“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情况及推进效果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之一纳入年度目标考核。